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

《妙法蓮華經文句記》卷第一〈序品〉:釋龍王眾



有八龍王:難陀龍王、跋難陀龍王、娑伽羅龍王、和脩吉龍王、德叉迦龍王、阿那婆達多龍王、摩那斯龍王、優缽羅龍王等,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。[1]

難陀龍王、跋難陀龍王
[句]次列八龍者:難陀名歡喜。名善兄弟常護摩竭提雨澤以時國無饑年。瓶沙王年為一會百姓聞皆歡喜從此得名即目連所降者也居海中。本跡解者:本住歡喜地跡居海間。觀解者:三觀即中道生法喜也。
娑伽羅龍王
娑伽羅從居海受名華嚴所稱舊云因國得名本住智度大海跡處滄溟。
和脩吉龍王
和修吉此云多頭亦云寶稱居於水中。本住普現色身三昧跡示多頭也。觀者:入假之觀分別無量法門也云云。[2]
[記]無量法門云云從多頭故且以假觀為首即是一假一切假。若通說者一空一切空一中一切中亦多頭也。[3]

德叉迦龍王
[句]德叉迦此云現毒亦云多舌或云兩舌。本住樂說無礙辯法門跡示多舌。
阿那婆達多龍王
阿那婆達多從池得名此云無熱無熱池。長阿含十八云:雪山頂有池名阿耨達池中有五柱堂從池為名龍王常處其中。閻浮提諸龍有三患:一、熱風、熱沙著身燒皮肉及骨髓以為苦惱。二、惡風暴起吹其宮殿失寶飾衣等龍身自現以為苦惱。三、諸龍娛樂時金翅鳥入宮搏撮始生龍子食之怖懼熱惱。此池無三患若鳥起心欲往即便命終故名無熱惱池也。本住清涼常樂我淨跡處涼池。觀者,三觀妙慧淨五住之煩唼[4]免二死之熱沙云云。[5]
[記]長阿含等者,彼經具明池出四大河,如疏。者,無;耨達者,患,無彼三患故也。[6]

摩那斯龍王
[句]摩那斯,此云大身,或大意、大力等。修羅排海,淹喜見城,此龍縈身,以遏海水。本住無邊身法門,跡為大體。觀者,中道正觀,其性廣博云云。
優缽羅龍王
漚缽羅,此云黛色蓮華池,龍依住,從池得名。本住法華三昧,跡居此池。觀者,三觀即是修因,因即蓮華也。正法念經云:龍為諸天保境,修羅興兵,前與龍鬥,故知為天所管也。[7]
[記]本住法華三昧者,實道所證一切,皆名法華三昧,今且以華釋華耳。[8]

表格 64 八龍王」之四釋
龍王名
因緣
本跡
觀心
難陀龍王
「難陀」,名歡喜。「跋」,名善,兄弟常護摩竭提,雨澤以時,國無饑年。瓶沙王年為一會,百姓聞皆歡喜,從此得名
本住歡喜地,跡居海間
三觀即中道,生法喜
跋難陀龍王
娑伽羅龍王
從居海受名,《華嚴》所稱,舊云因國得名
本住智度大海,跡處滄溟

和脩吉龍王
此云多頭,亦云寶稱,居於水中
本住普現色身三昧,跡示多頭也
入假之觀,分別無量法門
德叉迦龍王
此云現毒,亦云多舌,或云兩舌
本住樂說無礙辯法門,跡示多舌

阿那婆達多龍王
從池得名,此云無熱,無熱池。《長阿含》十八云:雪山頂有池,名阿耨達池,中有五柱堂,從池為名,龍王常處其中。……
本住清涼,常樂我淨,跡處涼池
觀者,三觀妙慧,淨五住之煩唼,免二死之熱沙
摩那斯龍王
此云大身,或大意、大力等。修羅排海,淹喜見城,此龍縈身,以遏海水
本住無邊身法門,跡為大體
中道正觀,其性廣博
優缽羅龍王
「漚缽羅」,此云黛色蓮華池,龍依住,從池得名
本住法華三昧,跡居此池
三觀即是修因,因即蓮華


[1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一,CBETA, T9, no. 262, p. 2a20-a24
[2] 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,CBETA, T34, no. 1718, p. 24c06-c16
[3] 《法華文句記》,CBETA, T34, no. 1719, p. 186c11-c13
[4] 唼:音ㄕㄚˋ。形容魚、鳥吃東西的聲音。
[5] 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,CBETA, T34, no. 1718, p. 24c16-c28
[6] 《法華文句記》,CBETA, T34, no. 1719, p. 186c14-c15
[7] 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,CBETA, T34, no. 1718, p. 24c29-25a06
[8] 《法華文句記》,CBETA, T34, no. 1719, p. 186c15-c17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