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妙法蓮華經》:「受胎之微形,世世常增長,薄德少福人,眾苦所逼迫!」
這一句是說明眾生之「命濁」。[1]智者大師引《入胎經》,說明凡夫受身的成長階段,約三十八「七日」;出胎後食五穀等飲食,則生八萬戶蟲,[2]以明五濁,足明「濁」意。[3]
而智者大師更以觀心釋,說明一念心起,即為未來作生死業,因此「業」即胎,胎業無窮,世世不斷,增長生死輪迴苦。[4]因此要觀我們當下一念心,這一念心生起來的時候,就為將來造業的因緣。隨動一個念頭,縱然還未付諸身語業,但只要念頭一動,即在八識田中就種下了種子,將來因緣成熟就要去造業受報。
遭報的原因:因為有造業,所以有了因種,種子生起現行,就要造業,造業就是受胎,胎業越造越多,惡緣越來越盛,由此生生世世造業沒有停止,輪迴沒有間斷,受的苦惱就念念增長了。
由此以自己的心念觀察,時時下功夫觀這個心動了什麼念頭,動好念頭要使它增長,惡念一動就馬上趕快把它消除。所以要時時時觀察自己的心念,就會把惡念慢慢減少,善念慢慢增長。從「觀當下一念心」,淨化心念,使輪迴造業的因種逐漸消弭。
受胎之微形,世世常增長,薄德少福人,眾苦所逼迫![5]
入邪見稠林,若有若無等,依止此諸見,具足六十二,深著虛妄法,堅受不可捨,我慢自矜高,諂曲心不實,於千萬億劫,不聞佛名字,亦不聞正法,如是人難度。[6]
是故舍利弗!我為設方便,說諸盡苦道,示之以涅槃。我雖說涅槃,是亦非真滅,諸法從本來,常自寂滅相,佛子行道已,來世得作佛![7]
我有方便力,開示三乘法。一切諸世尊,皆說一乘道。今此諸大眾,皆應除疑惑,諸佛語無異,唯一無二乘![8]
過去無數劫,無量滅度佛,百千萬億種,其數不可量。如是諸世尊,種種緣譬喻,無數方便力,演說諸法相。是諸世尊等,皆說一乘法,化無量眾生,令入於佛道![9]
又諸大聖主,知一切世間,天人羣生類,深心之所欲,更以異方便,助顯第一義。[10]
若有眾生類,值諸過去佛,若聞法布施,或持戒忍辱、精進禪智等,種種修福慧,如是諸人等,皆已成佛道![11]
諸佛滅度已,若人善軟心,如是諸眾生,皆已成佛道![12]
[1] 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:「從『受胎之微形』下,第二、一行,別明命濁。」CBETA,T34, no. 1718, p. 56a16-a17。
[2] 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:「『受胎之微形』,『形』即五陰,陰名世,壽命連持諸陰入世。初從薄酪已至老死,故名『世世增長』,是命濁。《受陰身經》說:『凡夫受身,初七未轉異,二七有生,相如薄酪;三七如厚酪;四七如凝酥;五七如坏(胚);六七如肉摶;七七於肉摶生五疱,頭、手、腳等;八七又五疱,一頭、兩膊、兩腕;九七續生二十四疱,四疱作眼、耳、鼻、舌,二十疱為二十指;十七轉現腹相,漸漸皮骨分解,作諸異相。生七百筋、七千脈,隨所須相,用一風染之;須白相白風染,乃至餘風亦如是。香風故安隱端正,臭風故不安隱,則醜陋邪戾。後出胎食五穀,則生八萬戶蟲也。』」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,CBETA,T34, no. 1718, p. 56a18-b02。
[3] 《法華文句記》:「『受胎微形「初文即約觀心者,但隨便耳,但云從心,即名觀心。其實此中仍帶事釋,由此一念最微心,故令增長也。
次、「受胎」下,全約事釋,略如《止觀》第四記,引《入胎經》。有人具立受胎章門,於此非要,今意但在顯於五濁,義須施權,列名而已,足明濁意,何徒於此廣建長章?使迷途者,乃謂《法華》亦明五濁,與《婆沙》不別。如世人云:「法華亦明三乘,其失如之。
受陰身者,或恐秖是《入胎經》耳。總有三十八「七日」,以論增長。若《俱舍》等文,但列五位云:『最初羯剌藍,次生頞部曇,從此生閉尸,閉尸生羯男,次缽羅奢佉。』」CBETA,T34, no. 1719, p. 243b06-b18。
[4] 《妙法蓮華經文句》:「觀心釋者:一念心起,即為未來作業,業即胎,胎業無窮,世世不斷,不斷即是增長也。」CBETA,T34, no. 1718, p. 56a17。
[5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〈方便品〉第二,CBETA, T9, no. 262, p. 8b14-b15。
[6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〈方便品〉第二,CBETA, T9, no. 262, p. 8b16-b21。
[7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〈方便品〉第二,CBETA, T9, no. 262, p. 8b22-b26。
[8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〈方便品〉第二,CBETA, T9, no. 262, p. 8b27-c01。
[9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〈方便品〉第二,CBETA, T9, no. 262, p. 8c01-c07。
[10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〈方便品〉第二,CBETA, T9, no. 262, p. 8c08-c10。
[11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〈方便品〉第二,CBETA, T9, no. 262, p. 8c11-c14。
[12] 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〈方便品〉第二,CBETA, T9, no. 262, p. 8c15-c16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